跳至正文

习近平将如何不开战 却缓慢杀死台湾?

(Creaders.NET)小林编译报道:在2021年,正准备退休的美国印太联合部队司令菲利普·戴维森上将在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作证时表示,他担心中国正在加快通过两栖入侵来统一台湾的时间表。他警告说:“我认为这种威胁会在本十年内显现,实际上,可能在未来六年内。”这种认为美国面临阻止中国攻击台湾的紧迫期限的评估——被称为“戴维森窗口”——自此成为美国亚洲防御战略和政策的驱动力。

实际上,美国国防部已将中国可能入侵台湾定义为“基准情景”,围绕这一情景,美国对军事能力进行基准测试、重大投资并训练和部署联合部队。相较之下,台北对此特定威胁的关注稍显不足。然而,过去十年中,随着两岸军事平衡向北京倾斜,台湾领导人明确增加了军事开支和训练,以威慑对岸。

然而,两栖入侵的威胁并非美国保护台湾努力的正确焦点。中国的长期台湾政策,视统一为“历史的必然”,再加上其在国外军事行动记录相对温和,表明北京更可能的计划是逐步加剧其已经在推行的政策:逐步侵入台湾的空域、海域和信息空间。世界应预期会看到更多所谓的“灰色地带行动”,即在军事和经济领域的胁迫活动,尚未达到战争的程度。

这种持续的灰色地带行动本身不会强迫台湾与大陆正式统一。但在多年间,中国在台湾控制的区域内扩展其军事、准军事和民间行动,可能会达到某些中间目标——最重要的是阻止台湾实现正式独立——同时保留北京日后动用武力的选项。如果不加以应对,北京的灰色地带行动还可能展示美国在亚洲力量的局限性。

例如,如果中国没有通过公然入侵提供明确的开战理由,美国及其盟友不太可能使用他们在该地区部署的先进导弹系统。相反,美国领导人可能会陷入关于中国是否越过红线的争论中。随着华盛顿因无法确定中国将灰色地带战术推到多远而受制约,抵抗中国侵蚀行动的主要责任将落在台湾身上。

习近平将如何不开战 却缓慢杀死台湾?

尽管台湾领导人经常强调中国在台湾海峡及其周边的胁迫活动,但他们近年来的大部分主要军事投资——包括战斗机、坦克和国产潜艇——并未与灰色地带威胁的隐蔽性质很好地对接。未来,台北应集中精力在各个领域建立缓冲区,加强通信基础设施,并加快外商直接投资,以建立更能抵御中国干扰的经济联系。

美国也必须摆脱对入侵前景的执念,更加警惕缓慢扼杀台湾的危险。华盛顿应通过增强台湾的监视能力、扩大美国海岸警卫队在南海和东海以及台湾海域的角色,并与可能感受到北京压力的商业实体协调,来支持台北的努力。如果当前趋势持续下去,很可能会在没有战争的情况下错过戴维森窗口——但台湾的自治和美国的信誉都将大大减弱。

乌云密布

过去十年里,中国在东亚的空域、水域和信息领域不断增强其影响力。其海岸警卫队和其他海上执法船只采用非致命手段,在印尼、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和越南有争议的海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控制。仅在2024年初,中国海岸警卫队船只就进行了危险行动,用水炮阻止菲律宾对其军事前哨的补给;中国外交官无视国际海洋法,对北部湾提出新的主权要求;中国船只警告在钓鱼岛(日本称为尖阁列岛)附近空域活动的日本飞机。

这些措施反映了中国在争议地区强加其国内法的根本意图。尽管香港比南海和东海的争议水域更直接地受到中国控制,北京对香港自治的稳步压制类似于其在海洋争议地区的策略。中国通过法律行动扩大对香港关键治理方面的有效控制,而无需动用军事力量。

台湾越来越成为类似于中国在南海和东海的灰色地带行动的目标。根据台湾国防部每天发布的报告,自2022年1月以来,中国空军对台湾防空识别区(要求飞机向台湾当局表明身份的区域)的侵入次数几乎是2018年至2021年间的三倍。北京还常常派遣船只和飞机越过1955年设立的台湾海峡中线,抹去了这一事实上的边界。中国军队增加了在台湾周边海域和空域进行实弹演习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实际上对该岛形成了包围。中国在信息战方面的强大能力也在其灰色地带行动概念中占有重要地位。北京向台湾媒体大量传播虚假信息,并涉嫌切断由台湾控制的外岛的海底互联网电缆。

相反,北京在周边水域持续使用类似战术表明,这些行动是其耐心且长期的战略的主要手段,旨在无需入侵就能制服台湾。通过这种方式,中国试图切断台湾对周边水域和空域的控制,限制其自主进行军事、外交和经济决策的能力。这类行动虽然远不及成功的两栖入侵所带来的全面占领,但这种更为模糊的战役可能会带来类似的结果,使北京在不需要任何正式投降的情况下,在各个重要方面掌控台湾。

俄罗斯在2022年入侵乌克兰后未能迅速占领基辅,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策略的吸引力。自2022年以来,北京对更便宜且风险较小的措施表现出更大兴趣,以逐步压缩台湾的空间,这可能反映出在目睹莫斯科的军事困境后,中国认识到迅速的军事胜利将难以实现。中国可能通过部署更多特种海岸警卫队巡逻,覆盖台湾海峡越来越大的区域,或实施海关和检疫措施以限制商业流通,来继续收紧绳索。这些行动不会偏离北京在金门岛周边已经采取的活动。例如,这类行动在操作或法律上并不构成封锁,但它们达到了类似的目标,同时保留了未来进行更全面和致命战役的选项。

低风险,高回报

由于戴维森是美国印太地区最高级别的军事官员,加上美国国家安全界对中国军事现代化速度的日益担忧,“戴维森窗口”迅速被美国政策制定者和军事领导人视为定论。然而,多个因素使得中国直接进行军事入侵的可能性比低强度侵蚀行动更小,无论是在2027年之前还是更长远的未来。中国共产党将与台湾的统一与2049年实现“民族复兴”的宏大目标联系起来,但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对这种统一在实践中的具体含义一直含糊其辞。中国可以将其时间表推得远远超过“戴维森窗口”,而不背离其对台长期政策。

此外,中国缺乏近期作战经验,对其进行联合行动的能力信心不足也限制了其行动。只要北京的胁迫措施在扩大对台湾的实际控制,中国可能会继续沿着这条久经考验的路径走下去——这种方式可以在花费极少的情况下实现许多目标,而无需进行两栖入侵。美国及其盟友对中国胁迫策略的反应乏力,几乎没有对北京的领导人产生威慑效果。在南海争议的斯普拉特利群岛上建设和军事化前哨,将菲律宾驱逐出黄岩岛,以及通过阻止越南进入海上油气田来破坏越南的开发努力,这些都是扩大中国控制并增强其能力的小成就。

追求这种灰色地带战略也存在一些风险。中国必须谨慎调整其胁迫活动的时间和范围,以避免引起华盛顿和地区盟友的反应。特别是限制或切断对台湾的关键食品、燃料或信息流动的中国行动,可能会招致美国对等的回应。但灰色地带策略也有其明显优势。北京可以在对台行动中大量依赖执法和民间力量,而美国缺乏相应的非军事海上力量进行回应。华盛顿可能会转向经济或外交手段,但这些手段不能直接扭转中国的收益,也不太可能对中国施加足够的压力迫使其改变路线。

美国一直在努力与盟友和伙伴有效协调,以防止中国日益增加的胁迫性灰色地带行动。只要北京不直接阻碍通过台湾海峡的商业交通,大多数国家可能会保持旁观状态。一些外国行为体,包括中国的地区邻国和航运公司等商业实体,可能会适应北京对台湾施加的新限制。跨国公司已经树立了一个令人担忧的先例,即屈从于北京的要求:例如,多年来,日本和韩国公司在飞越台湾海峡的商业航班上遵守北京的通知规则,而不是台北的规定。

关键变化

如果美国和台湾继续狭隘地关注“戴维森窗口”,他们将做出与中国更可能的战略选择不匹配的决策。在亚洲进行精确弹药投资和大量部署美国军舰和飞机,与中国采取的行动不相称。同样,台湾追求高端军事硬件,如潜艇和战斗机,并专注于抵御中国入侵的军事训练,对阻止中国通过执法和其他非致命战术逐步实施胁迫控制作用不大。

相反,台湾应该主动采取行动,抵制中国的侵蚀,通过建立保护其空域、水域和经济的缓冲区。仅仅引起对中国灰色地带行动的注意是不够的。台湾应将获取更先进的地面和海基传感器,以更好地检测和监测中国飞机和船只在附近空域和水域的存在。台湾还应建立一支大量廉价的空中和海上无人机队,以支持台湾偏远地区的监视行动,并以合理的成本应对中国大规模的侵扰行为。台湾还必须扩充其海岸警卫队,更有力地反击中国海岸警卫队和海上民兵的活动。台北在这些方面已经采取了一些初步措施,但应对中国日益加剧的行动速度太慢。台湾需要迅速增加对本土能力发展的投入,并将来自美国的任何外国军事融资集中在这些类型的系统上。

在信息领域,台湾应加强其通信系统,并培养更高水平的网络防御队伍。更重要的是,台湾必须加快扩大和多样化其卫星通信服务和基础设施的努力,以防御中国对其信息网络和海底互联网电缆的攻击。台湾已经与欧洲卫星公司Eutelsat OneWeb签署合同,这类似于在乌克兰发挥重要作用的Starlink系统,但台湾应进一步采取措施,在短期内增加卫星带宽。

华盛顿在台湾的缓冲区战略中也至关重要。今年四月,国会拨款20亿美元用于印太地区的防御援助,但这些资金如何分配尚不明确。美国应利用部分可用资金来增强台湾的空中和海上监视与情报能力,以及其空中、海上和水下无人机队伍。华盛顿还应考虑扩大美国海岸警卫队在台湾海峡及周边地区的作用。目前,美国海岸警卫队在日本和菲律宾等美国盟友的专属经济区巡逻,维护国际海洋法,并与区域伙伴进行演习。将海岸警卫队的任务扩展到台湾附近水域,例如,巡逻附近的渔场,以确保资源的获取和支持资源保护,可以抵制中国控制这些区域的努力,同时匹配北京使用执法船只的策略。使用海岸警卫队船只比动用美国海军更不容易引发升级,并且更适合旨在维持脆弱现状的政策。

最后,美国应该与企业协调,以支持台湾的经济缓冲区,特别是那些通过海空运送货物到台湾的企业。国防部、国土安全部和国务院的跨部门小组应建立渠道,评估新兴风险,并与大型跨国贸易公司、航运公司和保险公司的领导人共享早期预警指标。这项工作应在私下进行,以促进应急计划,并为这些公司提供政府和军事支持,以进行物理和财务准备,确保台湾能够进入全球市场。

如果过去的行为是未来行为的最佳预测,美国和台湾应该同样关注制定防止台湾缓慢被征服的策略,就像他们致力于阻止全面入侵一样。如果华盛顿不能改变其看法,可能会在台湾逐渐陷入中国控制时成为旁观者,默默接受既成事实。

ref: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china/how-china-will-squeeze-not-seize-taiwan

玖拾 | 新闻与资源: 习近平将如何不开战 却缓慢杀死台湾?

了解 玖拾 的更多信息

订阅后即可通过电子邮件收到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