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这座英国爱丁堡大学复制而来的铜像 为何矗立中山大学?

今天,接受手术治疗是中国人的一个普通选择,但这个选择的普及不过一百多年时间。美国首位来华医疗传教士伯驾曾说,“西方的大炮不能打开中国的大门,但是手术刀挑开了中国的门帘。”

外来的医学技术究竟如何在一个激荡时代进入中国?背后是否隐含着激烈的文化和观念冲突?

179年后,我们带着这样的思考进入历史,探寻西方医学技术在中国最初的传播落地历程。

F5004D76D94999BBBD2ED5AD3B775352695BC541 size738 w1080 h601

中山大学第五医院院内,矗立着一座黄宽的铜像,这座铜像是英国爱丁堡大学复制而来,为了纪念他在中西方医学交流史上的特殊贡献。

1856年8月2日,一位华人留学生带着全套眼科用具、一部印刷精美的多种语文《圣经》,以及伦敦会奉上的50英镑置装费,告别学医和悬壶六年的爱丁堡南下,在伦敦外港登船回华。

F0C82496B71910BB3860AC51FF6374DA24E17796 size531 w1080 h598

他就是黄宽,伦敦会派出的第一位华人传教医生。

黄宽出生于1829年,童年时父母早亡,在祖母拉扯下长大。由于没有劳力,家境困难,生计维艰,黄宽无力求学。幸运的是,时代给了他一个新选择。

11岁时,他听到了澳门马礼逊学校的招生信息。这是一所教会学校,主要招生中国贫困学生入学,学习英文及西方科学知识,了解西方文化。

广州医科大学教授 刘远明:

进马礼逊学校的人都是穷人小孩,马礼逊学校在早期为了招生,提供免费的食宿,甚至给读书小孩家里面补贴。

09F900674F33F2DA174FFCE6F1B4EAF95BB51F46 size917 w1080 h591

这条路是东岸村通向澳门的官道,也是广东香山通往澳门的必经陆路。1840年,就是沿着这条道路,黄宽走向了远方。后来,晚清最早的买办之一唐廷枢,民国总理唐绍仪,以及国父孙中山都是沿着这条道走向海外求知。

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教授 吴青:

关于留美幼童的籍贯,我们做了一个统计,广东籍的留美幼童的人数在全国的占比是占70%,而香山县的人数又占广东籍的差不多接近50%。

得益于这样的开化之风,1840年,黄宽前往澳门,入读马礼逊学校。

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香港割让给英国,马礼逊学校迁往香港,容闳、黄宽等6个人随同来到香港读书。1847年,马礼逊学校校长布朗准备回美国,他选中黄宽、黄胜和容闳三位优秀学生,带往美国学习。

3EF8E6191A5109D9F0D419C99B9128A74DDAF18B size448 w1080 h596

高中毕业后,容闳留在美国,考入耶鲁大学,日后,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黄宽则于1850年独自前往英国爱丁堡大学学医。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高晞:

18世纪末期到19世纪初期,世界医学的中心是在爱丁堡,它最早的建立了现代医学的教育体制,出来一大群的医学的学者和专家。牛津剑桥它有带有一个传统和古老的这样一个机制,它的门槛很高,非常难进去,但是爱丁堡是非常开放的,其他人都可以去旁听,是一个学术非常活跃,而且是一个世俗化的学校。

88295D24EC09AFD703BBEDC69140F871E8190953 size912 w1080 h584

在18世纪后期,爱丁堡大学医科发展成欧洲著名的医学教育机构,吸引各国不少学生前往就读,到1799年为止,共培养出1143名的合格医生。

黄宽求学时,外科消毒学之父利斯特,无痛分娩的开创者辛普森都在这里执教,辛普森曾在1867年首次使用氯仿做为麻醉药帮助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成功分娩。

20世纪以来,爱丁堡大学医科获得了7个诺贝尔医学奖。2020年,中国著名的呼吸病学学家钟南山获得爱丁堡大学杰出校友称号。

广州医科大学教授 刘远明:

当时美国加拿大的很多医学院校都是以爱丁堡作为样板来建的。中国近代早期的一种医学体系教育就叫爱丁堡式的教育体系。你就可以想象爱丁堡它对世界的医学院影响多么深远。

BF0186619CCB45D6CF520A5348299FF6AC158BD2 size428 w1080 h598

黄宽自小聪慧用功,又幸得名师亲炙,在爱丁堡读书期间,他成绩优异,拉丁文和植物学学科都得过年级第一名,后来,其博士毕业论文也被选为学院优秀推荐论文。

在黄宽入读爱丁堡大学一年半后,不知何故,在香港的英国商人对他的赞助突然中断。为了完成学业,黄宽只得申请由爱丁堡医药传教会设立的“学生补助款计划”,并接受协定,毕业后前往中国做传教医生。

1855年,黄宽顺利毕业,在做了一年的实习医生后,他受伦敦会理事会的派遣,以助理传教医生的身份前往中国。成为爱丁堡医药传教会成立以来补助并培养的第一位中国西医。

A55B245AB176EB4714F1E3F91C0D9504705C7354 size660 w1080 h604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高晞:

黄宽在爱丁堡大学的时候,他受的训练是比较完整的,他的职业性和专业性都是达到了很高的水准。所以对于教会来说,在中国的他们要拓展他的医学和教育事业当中,他们需要有这样的中国人,身体力行的去解释和消化西方的科学知识。黄宽是一个最好的人选。

1858年2月,阔别11年后,黄宽回到祖国,在广州开始了他的行医生涯。黄宽先是在十三行开了一家小诊所,后来又前往由传教士合信创办的惠爱医馆。

AF28ADCE4BC776D157A3A38C8461B9CD03828A3A size521 w1080 h602

这是黄宽当年绘制的尿路结石图。在医学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膀胱结石看来是一个很小的手术,但在当时的中国推行却并不容易。

仁济医院骨科主任医师 刘祖德:

西方医学是敢动刀的,可以把病人解剖,把病人的肚子打开、胸腔打开,甚至脑袋打开,但是在中国是不可能的事情,中国这个医生就是你当医生,你也不敢动刀把人家肚子挖开,把人家脑袋打开。

根据博济医院的年报记载,从1858年3月至1860年6月,黄宽共有近52976人次的诊疗。住院病人也从1858年年底的36人增加到了1860年年中的430人。

医学史学者 陈小卡:

手术是他的强项,他比较有影响或者比较出名的是结石术。有记载的都有数10例。广东这种气候条件很多人肾结石,所以就是从膀胱上取石头出来,在当时已经是一个大手术,是很先进的。由于他水平最高,当时把难度最高的手术基本上都交给他。

1859年,黄宽已经三十岁,工作稳定,到可以成家的时候了。按照伦敦会的规定,传教医生结婚后可以每年的薪水可以从150镑提高到250镑。黄宽于是写信向伦敦会透露意愿,询问情况。

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教授 吴青:

他给伦敦会写了一封信,表达出要他想成家的意愿,要求希望伦敦会能够履行自己的承诺,婚后就应该是250磅的年薪。

722B4F643699DF3B0A12797DE40C2E6F334AF416 size478 w1080 h599

伦敦会接信后却回应,中国人生活方式较为简朴,花费较小,不需要和欧洲传教士相同的薪水,而且黄宽工作两年来,应该已有不少积蓄,和中国女性结婚,生活成本也不会提高太多。

伦敦会认为黄宽支领的150镑单身年薪,已经超过会中其他中国职员的三倍,这笔薪水远高于他的实际花费,因此拒绝在他婚后提高任何待遇。

广州医科大学教授 刘远明:

当时一年年薪150英镑,大概是600两银子左右,这个收入在中国当时社会里面算高的,那个年代里面普通人收入一年也就是50个大洋。

然而黄宽并不这么认为,回国前伦敦会和他已经有过约定,享有和英籍传教士同样的一切权益。为此,他据理力争。除了附上相关的文件抄本作证外,还声明:我不能接受同等付出下拿较欧籍传教士为低的生活费用,我也无法只领150镑钱而做250镑的事。

医学史学者 陈小卡:

因为中国人的生活比英国的简朴,只能拿1/3,就太欺负人了,而且你要注意,他们都是一群什么人呢?主张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包括就是说全世界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都是上帝的孩子,一视同仁的。那怎么英国人他拿待遇他就可以,在其他国家的人那就不可以。

有明确的书面文件为证,理屈的伦敦会只好同意了他的要求。然而,黄宽与伦敦会及英籍传教医生之间的矛盾已经埋下。

1860年,英国新来的传教士接连投诉,黄宽的华人助手集体接受建屋商人的回扣,黄宽自己还放高利贷。伦敦会指责他有违传教士的名誉和立场,黄宽不得已,最终决定辞职。

广州医科大学教授 刘远明:

按照我们中国人讲的两头不靠岸,这就是个身份认同问题,他本身对他的身份的认同,以及外部的对他身份认同,可能都发生了一些冲突。

E277A7AFA95A60931D500D38899D986DF4E24027 size645 w1080 h593

黄宽的辞职结束了他四年的传教医生工作,也结束了伦敦会这场不成功的实验。黄宽离开伦敦会后,先前往香港,就任政府公立医院“皇家医馆”院长。后又回到广州自行开业,同时被执掌清朝总税务司的赫德延揽为粤海关医生,一直任职到1878年过世。

长期研究医学史的崔军峰说,黄宽是中国传统科举时代的边缘人,但正是这样一种边缘身份使得他率先进入了新时代,接触到了西方文明,他跟他的西方同事一样,都率先把西方现代医学带进中国,并伴随着中国的近代化,从边缘走向中心,留存于中西方文明交流史上。

玖拾|新闻与资源: 这座英国爱丁堡大学复制而来的铜像 为何矗立中山大学?

了解 玖拾 的更多信息

订阅后即可通过电子邮件收到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