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般兵器’的说法源于‘十八般武艺’,并不见于正规史书,只在笔记杂文、小说戏曲中有提及,且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
根据知道日报报导,明代有人认为,十八般武艺是指弓、弩、枪、刀、剑、矛、盾、斧、钺、戟、鞭、闲、挝、殳、叉、耙头、锦绳套索和白打。但白打指的是拳术,不是兵器,因此所推出的兵器只有‘十七般’。
《水浒传》作者则说:‘哪十八般武艺?矛、锤、弓、弩、铳、鞭、闲、剑、链、挝、斧、钺、戈、戟、牌、棒、枪、耙。’
京剧《打渔杀家》仲介绍的大十八般武艺是指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镋、棍、槊、棒、鞭、闲、锤、抓、拐子和流星;小十八般武艺则是指手撑子、小攘子、拦马橛、虎头钩、双手带、二人夺、铁尺、杆棒、梢手棍、三截棍、七节鞭、金镖、银镖、毒药镖、弩弓、袖箭、五色飞蝗石和紧背花装弩。
实际上,在不同的时代,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用的兵器都不尽相同,要想以十八般兵器全部概括是不可能的。
在古代,世界各地的兵器有很多相同点,也有很多不同点,总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种是钩啄类兵器:
主要代表者有中国先秦时期的戈,这是大陆特有的兵器,适合用于车战。后来有‘钩镰枪’‘,用于钩剐马腿,非常有效。
第二种是穿刺类兵器:
主要是矛,世界各国都有,中国古代还有一种‘铍’,看起来像是短剑,实际上后面要安装长柄,用法和矛类似。戟是戈和矛的结合,古代欧洲人也用类似的兵器,但外观不完全相同。
第三种是劈砍类兵器:
主要是刀,另外还有斧、钺,世界各国的刀总体造型都类似,而所体现的文化风格迥异,非常值得研究。
第四种是钝击类兵器:
包括棍棒和锤等。在敌人身穿较厚重的盔甲,刃器不容易穿透的情况下,这一类兵器非常有用。
第五种是抛射类兵器:
主要是弓、弩,它的最大优势是可以远端打击敌人,另外还有标枪、抛石机等。
第六种是防护类兵器:
主要包括盔甲和盾牌。
第七种是原始火器:
从宋代中国人发明火药开始不久,火器就开始用于战争了,但古人用的火器射程、威力都不足,经常被认为还不如弓箭管用,在很长时期中只起辅助作用。
钧天 | 真实新闻与评述:历史探密/古人打仗真的用“十八般兵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