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装箱
转运途中
重庆渡口
一批南迁文物运至台湾
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军开始入侵热河,窥伺华北,就在山海关陷落的第六天,故宫博物院召开的理事会,决定将故宫文物南迁,以策安全。自此,从1933年2月到1949年元月,故宫博物院文物先后经过南迁、西上、东归、北运、迁台,历时十余年的长征,其时间之长、数量之大、艰辛之巨,在世界文物史上堪称之最。
南迁背景
早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国宝便已牵动众人心。那段日子,笼罩故宫的是不息的争吵。国难当头,国宝将如何保全,“南迁”被当做一个方案提出,旋即引起轩然大波。
国宝迁移牵扯各方人士的切身利益,国民党元老张继主张迁往西安;故宫博物院院长易培基则希望国宝迁至上海。北平各阶层及至普通市民,大多反对“南迁”,他们召开集会,上街游行,“誓与国宝共存亡”。
最终,行政代理院长宋子文下令国宝迁至上海,并代表政府表示“北平安静,原物仍运还”。然而,国宝的起运时间仍是一拖再拖。
踏上征程
1933年2月4日深夜,吴瀛和很多故宫人一样留在紫禁城中,守候着数千箱国宝,等候离京的命令。5日凌晨,故宫午门口荷枪实弹、戒备森严,2000余箱故宫国宝在这一天秘密离京……
离家的时候,妻子问,“去哪儿呀?”他摇摇头说不知道。不仅仅是身为院长秘书的他不知道,在当时没有一个故宫人能说清自己和国宝的最终去向和命运。
2月4日夜的情景在故宫人那志良的《故宫四十年》中,多有记载,故宫的许多鬼故事在那一夜被重温。对吴瀛、那志良来说,身处阴森的大殿讨论宫中流传已久的鬼故事的真真假假成为毕生的记忆。他们及许多故宫同仁在那夜之后再没有回到宫中,身后已经装箱的国宝有许多也再没有回来。
钧天 | 真实新闻与评述:故宫文物南迁大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