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习近平最恨之入骨的报告,这份耻辱至今仍未终结

英国政府1997年将香港主权移交中国,英国外交部每半年都会针对《中英联合声明》在香港的实行情况,向国会发表《香港半年报告》。

报告更新香港最新的社会状况,北京对“一国两制”的维持或破坏如何。这为何令北京生气?

这次最新的半年报告,持续关注了黎智英案,47人案,这算是老问题的持续监察。

也有新的跟进,譬如说国安法的适用范围扩大了,差点便要把《愿荣光归香港》给禁制了。

特区政府突然的通缉令,其中包括了身在英国的香港人,英国也表达了关注抗议。

而北京的反应,其实也是非常“标准”:“中英联合声明是历史文件,97回归后英国对香港没有主权没有治权没有监察权,英方是粗暴干涉别国内政”云云。

某程度上,现在英方的“半年报告”,以及北京的回应,都慢慢构成了“另类中英联合声明”。

1984年的《中英联合声明》是表达双方对解决香港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今天的“另类中英联合声明”则是表达了双方对香港问题现状的理解和态度。

英方核心要义只有一个:英方仍然有监察香港事务的责任和权利。97后的香港,英国仍有份。中方的立场则是:香港的事是中国的事,和英国无关。

2022年7月1日,一名香港妇女戴著印有标语的口罩庆祝香港从英国移交给中国25週年。

不过英国角色并不易做,甚至左右为难。过去中英双方的政治关系仍未破局的时候,英方发出的《半年报告》,甚至被香港人理解为“低声下气”,譬如2017年的《半年报告》,便这样形容,指“‘一国两制’整体运作正常,但仍面临压力”。

那一年发生了甚么事呢?便是“英国人权活动人士罗杰斯(Benedict Rogers)被拒入境香港、高铁“一地两检”、香港立法会议员资格被撤销事件(DQ事件)。

当日的香港人其实对英国的半年报告非常不以为然,甚至关注度也不足,因为觉得英国政府的字眼不痛不痒,没有真正回应香港的困局。

这也是英国《半年报告》的为难之处,你要彰显自己仍然有监察“中英联合声明”的权利和责任,那么便誓必引起香港人的高度期望,就是你如何“彰显”?如何体现?而并非只是一纸报告?

习近平最恨之入骨的报告,这份耻辱至今仍未终结

2022年7月1日,香港由英国移交给中国统治25周年之际,悬挂中国和香港旗帜的直升机飞越维多利亚港。

2019年前的香港,对《半年报告》不算有太大关注;2019年后的香港,因为国安法的打压,香港本地已难有正面批评政府的声音,英国的《半年报告》显得珍贵,可以借报道新闻,间接的引述西方世界对香港现况的批评。

也同时设立一个前提:就是香港是世界的香港,至少是英国有份的香港,北京不能关起门打仔,香港不是普通的内地城市。

特别是愈来愈多香港人移民英国,在英国本土的香港人对英国政府的政治责任会有更高的期望和要求。譬如黎智英案,海外香港人团体固然欢迎英国的持续报告监察,但也开始表达了“要有具体行动”的要求。也即是说,不能只出报告说我有责任监察,但没有任何实际行动跟进。

说英国政府完全没有行动也不公道,至少英国政府给BNO香港人移居英国的权利;但如果要求更进一步的制裁、杯葛、外交手段施压北京,则看起来,英国政府也没有这方面的打算。

所以现在中英双方似乎建立起另类的默契:你继续监察但不要有具体行动,我照样反驳你但不会有过激反应。

对北京来说,英国的《半年报告》是否只是纯粹的口水仗呢?也不是,这应该是习近平最恨之入骨的一份报告,因为英国认为自己有监护责任,等于宣布,香港的殖民地历史“耻辱”仍未终结,北京仍然未能“完整收回”香港,香港仍然是被英国持续关注的城市。这对好面子的习近平来说,是最难忍受的。

而且最吊诡的地方是,北京还不能不回应英国的报告,无论是驳斥、维护、解释,其实就等于是“回应英方的报告”,有点像回应领导的考察批评。

你想一想,如果街边一个亳无关连的人对你家庭指手划脚,说你虐待儿童,你是不会理睬,更不会大动肝火回应。正常做法就是避开走人。甚么情况下你会暴跳如雷、长篇大论的回应反驳?就是,你也重视对方的意见,你也觉得对方有份,你才会很紧张的回应。

所以,北京每次的紧张反应,都很讽刺的,坐实了英国半年报告的“合法性”。

由清廷割让给英国开始,香港就注定不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城市,香港的命运和世界紧扣相连,纵使香港内部状况被大幅更改,但香港的内政,很抱歉,英国真的有份介入呢。

曾志豪是香港媒体人,曾任职香港电台,担任时事讽刺节目《头条新闻》主持人。目前旅居台湾。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道,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玖拾 | 新闻与资源: 习近平最恨之入骨的报告,这份耻辱至今仍未终结

了解 玖拾 的更多信息

订阅后即可通过电子邮件收到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