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危险!先行指标败像已露

  疫后中国经济复甦不如预期,第2季GDP成长率仅6.3%,远低于预期,消费者支出也呈现放缓迹象,相较于他国接连升息抑制通膨,中国反倒陷入通缩窘境,继6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增幅降至0后,7月CPI年减0.3%直接跌落负值,生产者物价指数(PPI)更已连续10个月负成长。

20230821 16926685774912

  此外,中国的贸易表现也受到西方兴起的保护主义、地缘政治风险加剧衝击,如:美中角逐、欧美去中化,还有各国升息导致的终端需求疲软影响,中国进出口降幅持续扩大,过往凭藉著贸易顺差创造的经济成长优势已逐渐式微。

  随著中国通缩情况加剧,经济压力同样倍增,曾是推动该国经济成长动力的房地产市场陷入低迷,还有不断攀升的青年失业率,迫使北京当局推出刺激措施,希望能扩大内需、吸引外资,尽管中国人行先前喊话强调没有通缩风险,试图挽救消费者信心,但近日却意外宣布降息,美国投资策略师Edward Yardeni认为,中国经济很可能在未来10~20年陷入停滞期。

  通缩恐引发经济衰退

  “通货紧缩”对经济有什麽影响?与通膨引发的物价上涨相比,商品价格下跌对消费者来说似乎不是件坏事,但同样也不会促使消费者购物,倘若国家长期处于通缩情况,人们通常会预期未来的物价会更便宜而选择不断延后消费,加剧当前已相当疲弱的市场需求。

  一旦民众的消费支出减少,经济活动也会跟著放缓,恐促使企业不得不削价竞争,而当企业收入缩水,身为劳方的消费者很可能面临减薪甚至失业,进而导致消费者再次降缩减支出,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引发国家经济衰退,正因如此,要想根治通缩通常比通膨更不容易。

  中国此次通缩 突显内需疲弱及人口红利消失问题

  事实上,过去几年中国通膨率一直维持在2%上下,符合市场上广泛定义的通膨目标,但也曾出现几次通缩情况,第一次是亚洲金融危机让中国1998~1999连续2年CPI负成长0.8%及1.4%;再来是2002年美国网络科技泡沫,导致中国经济成长下滑,物价连续14个月呈现下跌,当时CPI年减0.8%,另外,还有一次则是2009年美国次级房贷危机衝击中国经济,导致物价跟著下跌,同年CPI为-0.7%。

  上述统整的3次通缩均是受到外部因素影响,当时中国经济正处于向上成长的阶段,藉由宽鬆的货币政策与财政刺激措施,很快地就走出通缩阴霾,但此次中国面临的通缩主要是来自中国经济本身既有的问题,历经10几年的高速成长后,中国开始浮现内需不足与结构性问题,像是出生率降低导致人口红利消失,还有失业率不断创高、企业债务槓杆过高等,因此,中国这次要摆脱通缩恐怕不容易。

  中国通缩 全球有感

  由于中国为世界制造大国,别国也可能因中国通缩受到影响,一方面虽然有助于其他购买中国产品的国家降低通膨,但当廉价的中国製商品充斥全球市场,很可能会削弱其他国家制造业的竞争力。

  综观上述,中国通缩很可能是反映了民间对未来景气恐陷入衰退的不安,随著企业减少投资、工资增长停滞、家庭增加储蓄降低支出,导致整个社会欠缺运转的活力,要想走出通缩的困境,北京政府若一昧醉心内斗争权,恐难以重振民间信心。

玖拾 | 新闻与资源: 危险!先行指标败像已露